我们在使用3d打印耗材时,需结合材料特性、设备性能及安全规范进行全流程管控,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的详细说明:

一、材料存储与预处理
1. 防潮与避光
丝状耗材(PLA/ABS/PETG 等)
未开封时需密封存放于干燥环境(湿度<40%),避免吸潮导致打印时出现气泡、断裂或分层。
长期不用时,建议用干燥剂或干燥盒保存,必要时低温烘干(如 PLA 在 50-60℃烘干 2-4 小时,ABS 在 70-80℃烘干 3-4 小时)。
光敏树脂
需避光保存(如棕色瓶或遮光箱),防止紫外线引发提前固化;开封后及时密封,避免灰尘污染影响打印精度。
粉末材料(尼龙、金属粉等)
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,防止吸潮结块;金属粉末需警惕静电引发的粉尘爆炸风险。
2. 材料兼容性
不同品牌耗材的直径(如 1.75mm 或 3mm)、熔点和添加剂可能存在差异,更换耗材时需清洁喷嘴,避免混料导致堵塞或性能下降。
二、设备调试与参数设置
1. 温度控制
挤出类耗材
PLA:喷嘴温度 190-220℃,热床 50-70℃(低温减少翘曲),适合常温环境打印。
ABS:喷嘴 230-260℃,热床 90-110℃,需封闭打印舱维持环境温度(25-30℃),风扇强度调至 30%-50% 避免表面开裂。
PETG:喷嘴 230-250℃,热床 70-90℃,需更高温度保证附着力,冷却风扇可关闭或低档位。
光敏树脂:环境温度控制在 20-25℃,温度过高会导致树脂粘度降低,影响层间固化精度。
2. 挤出与运动参数
挤出流量:通过 “流量校准” 测试调整(如打印立方体观察是否缺料或溢料),通常初始值设为 100%,再 ±5% 微调。
打印速度:高精度模型建议降低速度(如 20-50mm/s),大尺寸模型可适当提高(60-100mm/s),但需避免速度过快导致挤出不足。
层高:0.1mm 以下层高可显著提升精度,但打印时间延长;粗层高(如 0.3mm)适合快速原型。
3. 支撑与附着
支撑结构:悬空角度>45° 时需添加支撑,优先选择易剥离的树状支撑(减少模型损伤);树脂打印需注意支撑接触点大小,避免撕裂表面。
附着力:热床平整度不足会导致翘边,可通过 “纸测法” 校准(打印时喷嘴与热床间距以略压纸张为宜),或使用胶水、美纹纸增强粘附。
三、安全与健康防护
1. 通风与废气处理
有机挥发物(VOC):ABS、PETG、尼龙等高温下释放少量异味,建议在通风橱或加装活性炭过滤的环境中打印。
光敏树脂:刺激性气味和部分成分有毒性,需在封闭舱室并配备排风系统(如连接管道至室外),避免直接吸入。
2. 个人防护措施
皮肤接触:操作树脂时戴丁腈手套,若接触立即用酒精清洗;处理金属粉末需戴防尘口罩(如 N95),避免吸入肺部。
设备安全:金属打印机需接地防止静电,粉末设备需避免明火;树脂设备的激光或 UV 光源不可直视,防止灼伤眼睛。
3. 设备维护
喷嘴清理:每周用通针或冷拉法(插入 PLA 丝后加热至 220℃再快速拉出)清除残留耗材,避免碳化堵塞。
树脂设备:每次打印后及时清洗料槽和刮刀,用酒精擦拭未固化树脂,防止硬化后影响下次铺层。
四、不同材质的特殊注意事项
1. 柔性耗材(如 TPU)
需降低挤出速度(20-40mm/s),提高喷嘴温度(比 PLA 高 10-20℃),并关闭冷却风扇,避免柔性材料快速冷却断裂。
齿轮挤出机易磨损软质材料,建议更换为全金属挤出机或加大齿轮压力。
2. 碳纤维 / 玻璃纤维增强耗材
高硬度填充料会磨损黄铜喷嘴,需改用硬化钢或耐磨喷嘴(如氮化硅材质)。
打印温度比基础材料高 10-20℃,增加挤出压力以保证填充均匀。
3. 水溶性支撑材料(如 PVA)
需与主体材料(如 PLA)兼容,打印时支撑温度略低于主体材料 5-10℃,避免过度融化粘连。
后处理时用 40-50℃温水溶解,复杂结构可加入少量洗碗液加速溶解。
五、后处理与质量控制
1. 支撑去除
脆性支撑(如树脂)用刀片或镊子小心剥离,柔性支撑(如 TPU)可手撕;复杂内腔支撑可能需要浸泡溶解(如水溶 PVA)。
2. 表面处理
机械打磨:从 80 目粗砂纸开始,逐步过渡到 2000 目细砂纸,最后用抛光膏提亮。
化学处理:ABS 可用丙酮蒸汽熏制(需在通风环境中操作),树脂模型可浸泡于异丙醇中去除粘性残留。
3. 功能测试
测量模型尺寸误差(如使用卡尺),检查装配间隙是否符合设计;受力部件需进行弯曲、拉伸测试,确保力学性能达标。